达克效应
达克效应(英语:D-K effect),全称为邓宁-克鲁格效应(英语:Dunning–Kruger effect),是一种认知偏差,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,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。简言之即: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胀。
Kruger和Dunning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,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,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。他们的研究还表明,反之,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,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,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。
参考网上,动手绘制了下面这张图,更为清晰。
从左往右,智慧从低到高,从下往上,是自信程度从低到高。
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整的经历这条曲线。
大多数人都是在攀爬愚昧山峰,到顶之后可能就不动了。不动的原因是什么 ?认知停滞。认知停滞,会导致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难以发生改变。对待新事物,只会用自己的思维框架强行套用,自信心爆棚,根本没有耐心去了解未知的领域。
当掌握的领域知识越来越多,认知逐渐提高后,一些人会进入「自信崩溃区」,因为这个时候知道了自己未知的领域太多太多,自信心备受打击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到达「绝望之谷」后不一定马上就能反弹,有时需要经历很多波折,才能对新的领域有正确的认识,而新的开悟之坡非常漫长,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能进入「平稳高原」。
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真的是认知的差异。
身处「愚昧之巅」的人,更有倾向会去攻击辱骂更加智慧的人。主要原因就是认知差距,无知无畏。
认知层次高的人,对未知领域会更有敬畏心。
这张图值得时不时拿出来看看,就某件事情,对号入座,反思,避免成为达克效应描述的对象。